CLICK HERE FOR BLOGGER TEMPLATES AND MYSPACE LAYOUTS »

Tuesday, December 18, 2007

**圣诞餐*大有来头

圣诞节很快就要到了~!!!
这阵子都感觉到圣诞的"暖"和气氛
( 虽然这里没有白色圣诞....好可惜哦~)
昨天看到报纸的副刊....
就讲到圣诞节大餐的来源....
觉得蛮有趣的....
因为平时都只是看电视...最多就吃吃看咯~
那里知道那么多叻....只是趁趁热闹..哈哈...


薑餅:
據說相傳在公元13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期,因為“薑”是種昂貴的進口香料,所以只捨得在聖誕節,復活節這些重要節慶時使用,聖誕節時值冬天,烘焙師把薑加入蛋糕或餅干中增添風味,以驅寒活血,讓外出的人得以抵抗天寒地凍的天氣。其后,薑餅才被延申為具有辟邪作用而廣為流傳,成為聖誕節的應節點心。


樹干蛋糕:
為什么聖誕節的蛋糕一般都是樹干模樣呢?其實,這出自一個立陶宛的傳說──當地人相信如果將從平安夜燒至聖誕節燒完的薪柴灰燼可以辟邪,因此聖誕節來臨之前,當地人就會選一根最長的木柴來燃燒。傳統樹干蛋糕是在紮實的巧克力海綿蛋糕上覆蓋以巧克力奶油裝飾成樹干的模樣,有取暖的節日感恩意象。


火雞:
聖誕節吃火雞的風俗其實已經延續了三百多年,據說在1620年的聖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里茅斯山。當時那裡物產貧乏,只有遍佈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捉了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聖誕節象征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Christmas Dinner”和“Thanks-giving Dinner”中的“Dinner”原本並非指晚餐,而應該在中午時分吃。由于感恩節落在每年11月第四周的星期四,已經非常接近聖誕節這個一年中的大節日,而聖誕節也正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征感恩的火雞大餐也順勢延伸到聖誕節。

聖誕布丁:
聖誕布丁也是傳統食品。烹調時,全家人都會參與,象征團聚、和諧,並會在攪拌麵團時許願,據說需以順時針方向攪,轉錯方向便不吉利。最后藏入一枚硬幣,誰吃到便獲得一年好運!
晚餐后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后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在丹麥,當聖誕大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

0 comments: